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in.sensei/?hc_ref=ARTwM4Rtl6ipnub7CVJEAuaLh2BMYF3TQmY142FwrnEwocPQdVEJJpVN7MB3zeEpSDQ&fref=nf
就如同昨天結尾所提到:「は」有兩個用法,一個是主題,一個是對比。「主題」,就是我們這幾天一直看到,用來表達針對前接名詞來做敘述的用法。而所謂的「對比」,指的就是暗藏「與其他的相比,這個是…」的含義在。接下來,這篇第④篇會對第③篇的結尾部份再進行更詳細的補充說明。先來看看兩句話吧:
★[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]★
①私は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。
②ステーキは私が食べました。
①私は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。
②ステーキは私が食べました。
我們姑且先把沒有用到任何副助詞「は」,只有用到格助詞的★[〜が〜を食べた]★的句子,稱之為「基底」文。如果要敘述「我吃了牛排」,基底文就是「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」。但實際上,基底文會隨著說話者講話的語境以及含義,會有所改變。不見得就會是以基底文的樣式,就這樣呈現出來。有時會經過一些變化,變成像是上面例句①或②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出來。
這裡因為是使用第一人稱當主語,因此在日本人的語言使用習慣上,會將第一、二人稱當主語的「〜が」,移動至句首,並使用「は」來將其標示成主題。就有如我們第③篇的例句⑨的操作方式一樣。
第①句這裡的「は」,就是主題的「は」。用來針對「我」這個主題,來描述一件事。這裡之所以不會使用基底文這樣的發話形式,不使用「が」,是因為第一人稱時,如果還使用「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」的話,將會產生「中立敘述」的語境出來。但所謂對「中立敘述」,是用於說話者看到一個現象時,不帶感情地針對那個現象做描述時,才會這樣用。因此,當用在第一人稱「自己」身上時,「中立敘述」的表現就顯得不合理。
那…「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」會不會有「排他」的語境呢?就有如我們在第②篇文章提到:如果你是要用在針對「誰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たの?」這個問句的回答時,那就可以使用「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」。否則這裡就只能使用「は」不能使用「が」。
Q:誰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たの?
A: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。
A: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至於第②句的句子,則是將原本的基底文「私がステーキを食べました」的「ステーキを」的部分,移到前面當作「主題」。這樣的操作方法,就是上一篇第③篇所提到的例句⑦。(⇒大家的日本語第17課:レポートはあした書きます。)
不過我昨天沒提到的是,這樣的操作方式,如果你提前當主題的部分,原本不是「が」的話,它就會產生「對比」的含義:「(牛排跟其他的東西對比)其他的東西我沒吃,但是牛排是我吃的」。這就是我們所稱的「對比的は」。這裏再列出昨天結尾的三句話:
・私が「その本を」買った。 →「その本は」私が買った。(對比)
・彼が「その家に」住んでいた。→「その家には」彼が住んでいた。(對比)
・「私が」その本を買った。 →「私は」その本を買った。(主題)
・彼が「その家に」住んでいた。→「その家には」彼が住んでいた。(對比)
・「私が」その本を買った。 →「私は」その本を買った。(主題)
這三句話的前兩句,提前當主題的部分原本並不是表示動作主體的「が」,而是「を」與「に」。因此嚴格說起來,這三句話的操作,前兩句話會產生第三句所沒有的「對比」的含義。也就是說,提前後加上「は」拿來當主題的,若原本不是表動作主體的「が」,當它被提前時,依照發話的語境,它是有可能會被解釋為「對比」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來看一句基底文所衍伸出來的三種不同的句子:
再來看一句基底文所衍伸出來的三種不同的句子:
★[私がそのことを知らない]★
③私はそのことを知らない。
④そのことは私は知らない。
⑤私はそのことは知らない。
③私はそのことを知らない。
④そのことは私は知らない。
⑤私はそのことは知らない。
如果要敘述「我不知道那件事」,會使用例句③。「私は」為主題。這就是最一般的用法。然而,若像是第④句這樣,將受詞的「そのことを」提前作主題改為「そのことは」,且「私」也維持使用「は」。這樣一個句子就會有兩個「は」。原則上,若一個句子有兩個「は」時,那第一個「は」就會是「主題的は」,第二個「は」、就會解釋為「對比的は」。因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「關於那件事,我是不知道拉(但別人可能知道)」。
④そのことは(主題)私は(対比)知らない。
延續上述的規則:「第一個は是主題,第二個は是對比」。那麼第⑤句話就會解釋成「我不知道那件事,(但我知道其他的事)」。
⑤私は(主題)そのことは(対比)知らない。
看到這裡,同學應該很好奇。那…為什麼沒有「そのことは私が知らない」呢?其實這就扯到了關於「否定」的部分(知らない)使用「は」的問題了。這裡就不談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⑥妹の知美さんは日本に帰ってきました。
例句⑥只有一個「は」。若依照上面的規則,同學們可能會將它解釋為「主題的は」。但由於此為動詞句,又是第三人稱,因此照理說應該使用基底文就好,因為它可以表達中立敘述「が:妹の知美さんが日本に帰ってきました」。像這種應該使用「が」、但卻使用「は」的,前面又加上了「妹の」,其實就暗示了這個人還有姊姊的存在。因此從文脈以及發話的狀態來看,也有可能可以解釋為「對比的は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⑦私は学校へ行きます。
第一人稱,動詞。因此這句話很明顯是「主題的は」。但如果說話時,把「私は」唸大聲一點,以強調的口氣講出來,自然就會被解釋為「對比的は」。
整理:
「主題的は」?還是「對比的は」?
・句中只有一個は、且這個は原本就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→「主題的は」。
・句中只有一個は、但這個は原本不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→會有對比的含義。
・句中有兩個は。第一個「は」就是「主題的は」;第二個「は」就是「對比的は」。
・文脈中以及發話狀態讓人感到有暗示對比對象的存在→「對比的は」。
・以強調的口氣唸「~は」的部分→「對比的は」。
「主題的は」?還是「對比的は」?
・句中只有一個は、且這個は原本就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→「主題的は」。
・句中只有一個は、但這個は原本不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→會有對比的含義。
・句中有兩個は。第一個「は」就是「主題的は」;第二個「は」就是「對比的は」。
・文脈中以及發話狀態讓人感到有暗示對比對象的存在→「對比的は」。
・以強調的口氣唸「~は」的部分→「對比的は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連載寫到這裡也四篇了,大致上也網羅了「は」與「が」較常見的基本用法了。但由於「は」與「が」的問題實在龐大,寫下去也會沒完沒了,因此今天就在這裡畫下句點吧。「は」與「が」的問題還很多,例如「否定的は」、「Ø
複文中的は與が」、「鰻魚文的は」、「〜は〜が特殊構文」、「Ø(は、が)都不能用」…等等。
複文中的は與が」、「鰻魚文的は」、「〜は〜が特殊構文」、「Ø(は、が)都不能用」…等等。
問l:
そのことは私が知らない。可以請老師簡要說明為什麼沒有這個句子呢?
答:
這裡不用「が」,是因為這裡無法解釋成「排他」(當然更不可能是中立敘述,因為是第一人稱)。「排他」的意思是「除了這個以外,其他的都不~」(肯定が的部分,排除其他)。但因為這一句是否定句,反而變成了否定掉が的部分「我」。因此否定句的情況,會使用表「對比」的「は」,來表示「限定在...的情況下,不成立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